2016 / 4 / 15

新思惟讓我往更好的自己邁進

 

作者:台大醫院 風濕免疫科 沈玠妤 醫師

 

 

SPEAK_20160410_0845

 

 

即使有社交恐懼症也鼓起勇氣報名

 

今年四月,我的行程和活動超級滿檔,把自己的極限逼了出來,也在這次的課程中表現出來。我其實是個有點社交恐懼症的個性,和不熟悉的新人相處,總是害怕自己出錯,抓不準界線。更糟的經驗是不敢拒絕,被人軟土深掘。也因此我漸漸演化出非必要不與人打交道,僅止於微笑點頭的習慣。

 

這樣的習慣,也使得我雖然已經參加過兩次新思惟的工作坊,從來就沒寫回饋或是心得等等,讓自己在團體裡相當地「隱形」。

 

 

想學習如何增加與學生的互動

 

但是之前參加過《新思惟網路講堂》,自己得到的最大心得,其實還是要跨出界線,不管是思考的界線或是習慣的界線。多年摸索,我發現自己最喜歡,也最想要做好的事情,其實是當「老師」。我自己在教學醫院當主治醫師,醫院裡要升等通常都需要教學時數,因此有一部分的同事從事教學主要是為了應付升等。

 

但是我花了很多力氣自己編寫講義,參加醫學院辦的教學技巧工作坊,調整自己和學生、住院醫師的互動,來精進自己的教學。學生當然也有給我很多回饋,可是自己還是想要再加油,到底怎麼樣才能教的更好,表達的更好。所以這次我報名《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希望可以精進自己的能力。

 

 

看到好的簡報與演講讓我大開眼界

 

在這次的工作坊,我也努力改變自己的習慣,雖然好像只有變動了一點點。不過楊斯棓醫師的講課方式,大大增加了與左鄰右舍的互動,大概也是第一次我在課間的 coffee break 開始與其他人交談對話,不然以前都繼續躲著看自己的電腦。

 

另外一個很大的收穫,其實是看到很多不同風格的演講和簡報方式。比較活躍的新思惟之友的簡報風格,都長得很像。我想本來好的簡報就是有共通的原則,所以這個「大家長很像」的狀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像是看到孫一峰院長的簡報,還有後來孫院長分享怎麼準備短講內容的心得,真的有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我想這也印證了蔡校長和楊醫師說的,簡報是輔助演講的工具,清楚地講述編排和核心的內容才是更重要的。

 

最後最後,我還是想替「呆呆風獅爺私塾」打一下廣告啊!

 

在工作坊裡面,提到呆呆風獅爺私塾是不太恰當,因為風獅爺私塾還是一個以教學為主要目標,病例討論和新知為輔佐的討論區,裡面文章的對象還是非風濕科的醫師,從見習醫師到主治醫師都有,歡迎蔡校長和楊醫師也來參觀一下喔!

 

(橙編按:已加入,感謝!藉由網路,增進專業社群互動,非常棒!)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