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9 / 11

學習從「更高層次」來設計專業演講

 

作者:耕莘醫院 內科 王誠一 醫師

 

 

SPEAK_20150906_0798

 

 

演講時和觀眾互動有恐懼感

 

對於演講,我一直認為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面對人群,只能中規中矩地把內容講完,然後急急忙忙地下台,祈求聽眾不要問奇怪的問題,對於一些可以對聽眾自由自在發表想法,例如 TED 上看到各種國內外神人級的演講,除了歎為觀止外,也覺得是難以模仿的對象,但是隨著需要演講的場合越來越多,有種「再不解決這個問題不行」的感覺。

 

 

專業的題目很難引起共鳴

 

於是報名了新思惟的《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的課程(這個過程你知道的,需要先苦等一陣子,然後出現後要在第一時間搶下,因為課程都會被秒殺,稍一遲疑機會稍縱即逝),卻遇到了第一個瓶頸:「端不出有趣的題目」。

 

思索了好幾天,YouTube 又看了好幾回 TED 演講後,心裡想到一個題目,對醫療同仁會很有趣,非專業人士也有機會體會其中感受(但也冒著可能聽不太懂的風險)。

 

硬著頭皮把這個有關「高分期刊發表的臨床實驗,雖然一開始很炫或很引人注意,但或許根本無法通過時間洪流的考驗。」有點生硬的題目,拖拖拉拉地準備完,

 

 

學習用更高層次的角度,來設計演講。

 

終於來到上課當天,果然不負我長久的期待,蔡校長和楊醫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畫龍點睛地傳授了讓人受用的課程(CP 值之高絕對值回票價)。

 

稍後,輪到我上台演講,雖然時間控制得剛剛好,但其實漏掉了一開始對 NEJM 的介紹(因為三分鐘實在太趕,心一橫就把它拿掉),但是結果很慘,果然讓非醫療領域的朋友對整個演講感到困惑。

 

蔡校長和楊醫師給我更改題目的建議,應該用更跳升一層次的想法,去討論「西方醫學的本質」,不斷的「變」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反覆去拿出更有證據的結果來說服別人,這些建議讓我跳出了這幾天的掙扎,得以從一個比較宏觀的層次,去介紹自己的想法,同學們滿滿的回饋和建議,更是金玉良言和一針見血。

 

 

11_00007

(橙編按:黃國恩醫師回饋直接拿職章蓋,超有趣。為什麼出門到台北上課,身上還有職章呢?XDD)

 

 

講師與學員的專業豐富性讓我收穫許多

 

一天的課下來,對於演講該怎麼操作,心裡是更有些譜了,不過反覆的練習和演出才是精益求精的不二法門,雖然不敢說馬上就進步多少,心裡也還是很畏懼著上台,不過我知道,勇敢的往前跨出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上課的醍醐味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我在撞牆之後終於又重新豁然開朗,再次感謝今天一起上課的夥伴,你們讓我見識到人有無限的可能性和豐富性,以及蔡校長和楊醫師,把自身豐富的底蘊厚積而薄發,在短短一天的課程中傳授,特別是學員一演講完就馬上給出相當寶貴的建議,真的沒有相當的底子是做不到的。(釔編按:王誠一醫師也曾參加過新思惟的「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上課心得請看這裡。)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