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5 / 5

這裡就好像精神時光屋

 

作者:臺北榮民總醫院 家庭醫學部 林安民 醫師

 

 

SPEAK_20150425_0465

 

 

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與文化慢慢養成,那麼人也可以經過密集的訓練與反思,達到有效的學習。

 

 

跨領域前的準備與目標

 

雖然身為家醫科醫師,但是決定想治療未病之病,走向健康促進領域,起因自三年前某次的宜蘭市衛生所 30 歲健檢報告說明。一位 30 歲的年輕男子,睡眼惺忪並滿口檳榔走入我的診間,所有的抽血報告數字,能紅字的都紅字了,解釋完後,男子最後的問題竟是:請問我可以出去抽菸了嗎?」

 

原來,許多的問題都是人自己造成的。那麼,我就要去不同的領域打拼,做一些事情,因為我不想,眼睜睜看著許多人一步步走進疾病。

 

從臨床到醫院外,我審視環境、手邊武器、以及伙伴。必須要大量閱讀、持續進修營養學與體適能知識,並獲得相關認證與肯定,並結交不同領域的志同道合朋友,才能完成跨領域的目標。

 

 

 

未來要專攻簡報、論文寫作與演講。

 

我將來,就是一直給別人看,一直寫文章給人看,一直做投影片秀給別人看,再來就是站在大眾面前,當然,要能夠順暢表達。

 

今年一月參加《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在二月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前者讓我製作投影片有了成就感,成為好用的武器。後者讓我在著手寫作論文時,總是想到蔡校長的心路歷程,能體會編者感受與重視科學邏輯。

 

可是我知道,說話是自己的致命傷。從小不喜歡表達,成長過程愛打電動,電玩角色講話只要操作手把就好,長大之後,自己說話好像沒人在聽,等到有人想聽卻又講不好。晨會報論文,就是「唸過去」而已……。

 

心想,反正這是作者寫的,在下英文普普,但看文章還算仔細,所以晨會、研討會與討論會,數年下來,講話的口吻結合了臨床工作的病況解釋,用一種已經包含各種解釋可能的謹慎心態,擷取作者傳達訊息與研究成果,聽眾好像也沒有說不好。

 

 

下定決心做出改變

 

自己認為,就大概這樣。就好像我不太可能去發個人專輯,如果沒有要留醫學中心,那麼各種年會或國際研討既然無關也不用特別去參與。可是,既然我已決定要「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非常清楚自己必須改變。

 

我報名了《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這是我半年內的第三個新思惟課程,雖然我之前沒有發表心得,不過今早很榮幸蔡校長有認出在下,並聊到之前投影片的題目跟減重有關 XD

 

 

實際上台、現場回饋,教育元素大滿足。

 

今天的學習很多元、豐富與完整。我看到了觀眾互動技巧,學到了面對各族群的準備心態與實務,獲得熱騰騰真實的演講回饋。並且,在眾強者的聚集下,真的很容易激發學習向上的動機。

 

課前提問真的是滿滿的智慧結晶,看完之後很想將演講投影片做修正,因為內容略多,且不夠淺白。為了讓自己根深蒂固記住「取捨」的重要,我決定以加快速度的方式,打算讓大家「心中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畢竟,三分鐘大概只能拿來提高或引發動機。

 

結果測試之後,果然不行。

 

我得到的回應,最常出現的就是:

「太專業」(亦喜亦憂,代表我成為教練還算認真)

「專業用語過多」(表達方式不親民)

「有點失焦」以及「投影片太多」(內容太多)

 

 

20150425_1700016

 

20150425_1700015

 

 

我很需要聽到真的聲音(而且要大量),不能因為好像前面內容很專業,就讓自己在總量上失去控制。心中的矛盾和意向,今天就好像我毅然投入健康促進一樣,決定做出一些改變。

 

另外,眾強者的演說也是大開眼界,有機會一次看到這麼多好講者,一整天,真的很幸福。這些都會成為自己志業的力量,當再有機會演講時,會更用心準備自己與活動內容。

 

謝謝新思惟!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