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30

傳遞、穿透、發酵、改變。

 

作者:中國附醫 減重外科 鄭伃書 醫師

 

 

innovaradinc_YuShuCheng_20150425_1060

 

 

醫療人員的養成訓練過程中,我們在不同階段分別被要求:化繁為簡呈述教科書內容、捕捉分享日新月異的知識、發明或發現新的學問說服大眾、由淺入深把專業傳遞給大眾。每個階段,心中、腦中想表達的總要透過口語呈現;然而,說話這件事,雖然嘴巴一開一闔就能發聲,但能否傳遞、穿透、發酵、進而改變,就是一門學問了。

 

 

課前準備有挑戰

 

在上課之前,自己過去的台上表現,受到前輩們的指教和肯定,但心裡知道仍有不足之處。基於自我要求和期許,加上(龜毛認真做足功課)了解新思惟舉辦的工作坊是如何的理念與陣容,決定參與此課程。

 

不同於普通上課,只要等著被餵哺知識就好,新思惟課程一貫的常規就是希望參加者「有備而來」。三分鐘短講的準備其實具有相當的難度:聽眾背景各異,題材選擇與表達方式要能夠兼顧普及與深入,一難;有限的時間考驗著敘事模式和節奏掌握,既要傾囊相授,又要在結束時讓大家心中深印著主題,二難。

 

這樣的課前準備是需要靈感與巧思的,不輕鬆、有挑戰,也藉此讓我省思過去說講方式的盲點,對課程更具期待。

 

 

可以嘗試的新方向

 

課程當天內容,衝擊傳統窠臼。演講者的舞台不是那張投影幕,而是整個場地、整體氣氛的掌握;引導群眾破冰、互動給予回饋;最後能夠植入思想的種子,讓聽眾反思。這樣新興的模式並不限於小場地、年輕族群、與輕鬆的場合,是可以推及百人、吸引長者、適用專業領域的!「演講」,不只講,還要演,著實讓我大開眼界。

 

 

高濃度、加倍的學習效果。

 

三十位成員的三分鐘短講,佔課程中相當的篇幅,也相當地耗費元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參與者都有相當的學習力和企圖心,各領域人士都有、也都是賢者。投影片製作、創意巧思的互動、親身故事照片的分享、和鏗鏘有力或娓娓道來的表達,在在激發並啟發彼此。

 

對於每一位演講者,講師的講評更是一針見血,點出缺失並提出具體的建議改進方式。講師講評若有我也發現之處,便覺開心(英雄所見略同);或有我不知不覺之處,便覺驚奇而內自省。

 

這過程中腦、心、手是相當忙碌的,既要灌注聆聽講者,寫下觀察、給予回饋;又要筆記講師的評論和建議。透過「評論王」獎項設立的巧思,可以讓彼此收到相當用心的鼓勵和評判。

 

自己站上講台的那三分鐘,要在有限時間讓在場各領域人士都能接受和認同,令人相當緊張並感受到壓力。講師隨後馬上講評優缺點,十分受用和重要,然而站在台上的心情和剛下台的腦袋,需要些許時間平復和重開機,總會擔心回過神後的記憶是否遺漏了甚麼金字良言。如果可以請人協助寫下記錄,留下講師的回饋要點,將十分感激。

 

 

進入人心,改變的起點。

 

心、腦、口、手連續衝刺八小時後,很累;換來豐碩的心智饗宴,相當值得。楊斯棓醫師巧妙運用同儕的力量,製造團隊競賽的壓力。外科醫師最重視團隊合作,個人獎賞於我乃身外之物,但自己不能成為阻礙別人得獎的絆腳石。此篇心得因此壓力而生,感謝講師的用心設計。

 

之後,我想試著讓自己的表達,也能在別人心中激起漣漪,產生化學變化。讓演講不只是口說,更能成就一股無形的力量。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