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南新樓醫院 神經科 謝鎮陽 醫師
1. 結論:《楊斯棓用人生教我們的事》
撇開所有演講技巧的細節,我試著用自身過去神經科醫師的訓練出的整理能力,歸納出這堂課的中心線!今天這堂演講技巧課程,如同蔡校長的精選網誌《謝金燕用人生教我們的事》,不就是《楊斯棓用人生教我們的事》?
從 2013 年,楊醫師錄了他第一張演講 DVD 開始,到 2015 年的今天,依舊在台上使出渾身解數,為我們講解他的演講技巧,他至今仍然不斷地在學習進化,而且他絕不藏私,對學員是傾囊相授!
2. 品牌的經營
透過近期楊斯棓醫師的三場演講觀察,他是徹底把自己當作一個商品(恕我那麼直接)來經營,且經營得有聲有色!
包括:商品的研發改良(去國內外參加各種專業課程、砸錢買圖庫字體、設備讓演講不凸槌)、商品的推銷(全台免費演說)、user experience(用贈品去鼓勵聽眾寫心得);而且比起同是把自己當商品的藝人,楊醫師更愛惜自己的羽毛,知道那些紅線不能踩(演講時不開黃腔、不放不適當的圖片),連會後跟女學生合照,都會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真是徹底對楊醫師的專業度致敬!
還有蔡校長也是類似的專業人士品牌,坦白講,跟這些強者面前說話、聊天,自己都會有點緊張,說話都會有點結巴。還是把他們當商品,繼續當個「消費者」來「付費使用」好了(指:繳報名費跟他們好好學習,會後好好寫心得再與其交流)。
從最近陳志金醫師在臉書上不得不 unfriend 一些不理智的粉絲,我相信楊醫師或蔡校長,一定也期待婉君們用正確的方式,來接觸並體驗他們辛苦經營、得來不易的網路品牌。
3. 臨床工作中,溝通的重要性。
你一定不會否認,醫療糾紛大多是源自醫病之間的溝通不良。
個人認為,醫師其實有責任,為病人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了解預後與相關治療,了解「身為病人,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自己需要注意的事情」,了解治療可能會產生的副作用;而當中最困難的,是讓病人能夠正確了解,治療可能會產生的併發症,但卻不會因為了解併發症或副作用,而放棄正規與正確的治療,反而轉去尋求偏方!
我曾經在自身醫院做了個嘗試,在急性腦中風血栓溶解治療,這個複雜危險又分秒必爭的治療過程中,使用「video-assisted therapeutic risk communication」,試圖在短時間內,用影片與視覺化的方式,去說明治療的原理與利弊,這個樣本數只有 32 人的研究,還發表在 SCI 的雜誌上 (J Formos Med Assoc. 2014 Dec;113(12):929-33)。
這次的三分鐘演講,我選擇「偏頭痛」這個主題,因為偏頭痛是在是太常見(從我的回饋卡得知,4/25 當天現場至少有 5 人是偏頭痛患者),可是疾病原理卻又是複雜到,一般人無法了解接受,連強者蔡校長,在陽明大學頭痛學會王署君理事長的神經生理,上了一學期的課,都無法完全了解,遑論一般人。(橙編按:我領悟力差,大學又不認真,我自首,問題在我自己!)
而醫師若沒有好好跟病人解釋,病人可能會更加焦慮,因此過度 CT/MRI 檢查,doctor shopping 耗費醫療資源,或是沒有得到正確的預防治療,過度使用止痛藥而傷腎、傷肝。
可是要好好解釋其實很累,有時一個診,同樣的一套「短講」都要講個 5-6 遍,很累,所以我打算錄一段偏頭痛的衛教影片,可以藉診間外的液晶螢幕,向候診的病友放送,也許這樣子會更有效率。
4. 課堂上的重點歸納
「楊士比亞曰」收集了 5 點!而「how to prepare」,則收集了 5 大重點!另外蔡依橙醫師和楊斯棓醫師都有提到,也親自示範了《說服力從何而來》,最後楊斯棓醫師在《沒有機會,製造機會;沒有舞台,搭起舞台》,分享如何擁有舞台,並分享舞台。
5. 結語
在回家的高鐵上,我反覆思考這兩個月接觸新思惟、跨界、TED 等,給我的衝擊,也觀摩了許多成功的例子;已經快要 40 歲的我,目前的專業能力雖然尚無法成為知名網路品牌,但在府城台南要安身立命已經是綽綽有餘。在工作、研究、寫論文、學術演講之餘,我也難再有餘力去升級自己,建立自己的網路品牌。
但是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溝通對象,就是我的兩個孩子,特別是老大,已經快升上 4 年級,已經很有自己想法與叛逆性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很珍貴,過去為了取得 PhD,犧牲掉許多家庭生活。
現在是該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當作我每天「演講的聽眾」,了解孩子,與其溝通,陪伴他們成長,希望有效地利用未來 5-10 年的時間,好好經營這段家庭生活,變成另一個感人的 TED 故事!
(橙編按:保持聯繫,等你分享!)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