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麻醉疼痛科 王柏凱 醫師
曾為圭臬,其實不然。
古早之前,從我當住院醫師的年代,我自己覺得「演講」的定義,不就是把醫學教科書或學術論文,用口語的方式,傳達自己腦袋裡整理的資訊。所以就準備一張張滿滿全是字的投影片報告,對著報告的對象,把所有的投影片內容唸過一遍,顯示我懂很多。
後來當了主治醫師,開始要對醫學生、護理師以及其他不同科別的同仁演講,才發現再繼續用這樣的方式講下去,不但效率非常差,還常打不贏瞌睡蟲(可能連蟲都不想聽)。準備的材料內容不差,怎麼會這樣子,實在很挫折。
尋尋覓覓,只為精進。
一直在找尋方法,讓自己的教學或是演講能夠更有趣生動,不管是多去聽別人演講,吸取經驗,或是上網聽聽 TED 的演講,從中間發覺這些講者的優點。另外,嘗試改變投影片的製作,加一些好笑的插圖或是漫畫,演講中加點笑話。這樣似乎有點效果,趕走幾隻瞌睡蟲,但是講到內容還是很無聊。
去年 8 月到今年 7 月,一整年在美國進修的經歷,不管是專業或生活上的體驗,讓我回國之後,下定決心,一定要排除萬難,來上新思惟《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到底是甚麼體會?主要就是我覺得美國人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勇於表達自己」,從小朋友到大人,無論實際上能力有多強,嘴巴都很會講,講得頭頭是道。
突然領悟到一件事情,身為台灣人的我,我覺得我還挺不錯的呀(尤其看過部分美國醫師實際臨床技能,我覺得我挺強的),但是為什麼我沒辦法推銷自己,讓別人看見我的能力?原來講話溝通,說服別人相信自己是那麼的重要。所以回台灣就趕快報名新思惟的活動,希望能讓自己在表達上更加精進。
腦力激盪,茅塞頓開。
今天的新思惟工作坊,兩位超強講者,蔡校長和斯棓醫師,可以說把他們在演說溝通上的精華,在短短的一天課程中,做了最棒的整理和示範,毫不保留的分享他們的經驗。不僅於此,還讓每位學員陷入水深火熱(?)喔!不是,是親身參與其中。
所有學員都要用短短的三分鐘做演講,其他學員也沒閒著,要做評論。個人覺得評論演講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腦力激盪練習,個人覺得也是工作坊非常重要的課程之一,互動真的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聽完各行各業學員們的演講內容,呈現主題和方式,各有千秋,突然有種腦袋被電到,腦容量不夠裝,但有點爽的感覺。最後還有回家作業,我想這不只是新思惟用心而已,是搏命在做售後服務!
世代在改變,溝通方式在改變,網路是一種很重要的溝通平台,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溝通互動,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取得共鳴與共識,當然是演講最重要的一件事。讓演講變得有料又有趣,絕對可以讓這件事變得簡單,而且記憶深刻,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別人認識自己,廣結好緣。
感謝這次工作坊的講師和所有學員的努力付出。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