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30

好的演說,不是天賦,也非偶然

 

作者:台大醫院 麻醉部 洪明輝 醫師

 

 

01_MingHui_Hung_20150425_1493

 

 

「若要演說十分鐘,我得準備一個星期;演說十五分鐘要準備三天;演說半小時則是花兩天準備就足夠;如果是演說一小時,現在就可以上場了。」

─ 某名人(不爆雷處理)

 

 

我搞砸了自己的三分鐘演講。

 

快輪到我登台的時候,發現自己開始心跳加速,雖不致於快到手抖的程度,然而胸口緊繃、喉頭僵硬。我上台了,腦子裡一片空白。

 

我原以為開頭熱場的電視劇(麻醉風暴)會是大家都熟悉的共同經驗,結果是我在自己圈子裡一廂情願的想法。場子冷了,也沒自覺到其實沒有切合主題,還一直執著地順著電視劇的主角,鋪陳自己工作的內容。

 

儘管我寫過逐字稿,然而說出來的話,還是像焦躁地自言自語的機關槍。結果是主題失焦,口語混淆不清。大概安排的笑梗沒有人懂,最後超過時間,草草的秀出最後希望能喚起觀念改變的結論。

 

 

自我省思

 

謝謝老師還有各位學員給我的建議,你們的觀察都直指核心,我大概是呈現了「一段演講會失敗,可歸咎於講者自己準備不足」的所有可能要素。

 

  1. 原本要說一個開刀房裡「麻醉醫師」與「手術醫師」因為輸血的歧見而劍拔弩張的故事,因此預設的主題是麻醉醫師作為患者沈睡中的守護者的堅持。
  2. 實在是欠缺說故事的技巧,發現時間太短,應該有個明確的可以帶回家的結論給聽者,轉變成類似「開刀有血本,不要亂輸血」這樣子的結論。
  3. 這樣子的轉變已經從原本麻醉醫師人格特質的故事轉變成手術輸血的一般衛教。最糟糕的是,這些設定是在投影片上增增減減完成的,自然就少了前後的完整性與切題性。
  4. 而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倉促的準備,沒有講給自己聽,沒有講給別人聽,沒有機會自己冷靜下來發現前後的缺口,或透過別人的回饋整理自己呈現口述的盲點。在這樣子的狀況下,自然沒有信心,所以這樣子的結果跟過往準備的演講沒有兩樣,自然結果是讓人失望的。

 

(橙編按:洪醫師謙虛了,其實你誠懇而親切的特質,還有白話的語言,都是演講很棒的亮點!)

 

 

收拾心情,邁步向前。

 

三分鐘的短講,果真遠遠比一、兩個小時的課堂演講還要困難。在工作坊裡,兩位老師所有心法實技一次出清,也看到許多學員融會貫通,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讚賞不已。但這些經驗與技巧,最怕還是沒有準備,像自己的輕忽與怠惰。

 

幾次參加新思惟活動的一致心得:「成功不是偶然,也從來不是單一方向;但熱情的堅持,持之以恆的努力,則是共通的基本元素」。

 

演說也是一樣,要做好準備、準備、再準備。

 

02_MingHui_Hung

謝謝大家給我的「往卓越之路邁進」的回饋建議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