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1 / 16

演講是一場說服的過程

 

作者:花蓮縣立自強國中 蔡久喬 老師

 

 

演講是一場說服的過程

 

 

繳費的那一天,內心依然掙扎著:「我每天省吃儉用,卻花三萬元去報名一場課程,我一定是發瘋了!」但是當我看到兩位講者的課程內容,我知道這樣的投資一定會是值得的。

 

當一個月的薪水消失後的課程結束日,我內心卻依然迴盪著這些回憶:

 

 

新思惟無微不至的課程準備

 

在課程開始前,會收到主辦單位的來信。特別的是,主辦單位的信件會依照學員的名字與單位更改稱謂,這樣微小的動作就讓人有被重視的感覺。

 

到了會場之後,領到了一個質感非常好的紙袋,工作人員熱切的向大家打招呼,和善的詢問每一位學員是否需要協助接上電源,最後告訴我們袋子的內容物,和等待時間可以做的事情(如回饋卡的簽名),我向袋子一看,不但各種收據都已經分配好並印上我們的名字,居然還有一個本次講座的馬克杯。

 

從這些種種的細節,都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一場講座的品質,不只是講師的實力,搭配上行政作業的細緻,更讓人倍感溫暖與價值。

 

 

演講是一場說服的過程

 

課程一開始,是蔡依橙醫師帶來的演說示範。從兩種演講的比較後,我領略到「演講是一種說服的過程」。一場演說不只是講自己想說的,重要的是講「觀眾想聽的」,如何帶領觀眾獲得啟發,也就是讓觀眾成為「更好的自己」。而這個過程中要先了解學員的背景資料與起點行為,用觀眾身邊的故事提取出與其有連結的資料佐證,讓觀眾去思考,增加有效的說服力!

 

 

把握每次機會,成為自己的伯樂。

 

接著楊斯棓醫師的課,我漸漸抓住要點,「建立關係」幾乎可以說是演講的首要關鍵,不但拉近學員與講師的距離,更能讓現場氣氛活絡。

 

楊醫師說「講述法絕對不是唯一的教學法」,透過分組、製作名牌、舉手搶達計分等方式,活化教學,讓學習成為一種競爭與合作的遊戲,並建立與身邊夥伴的連結與認同感。句句的「楊氏比亞曰」更協助學習者提取重點,深化學習。

 

以前,我總是認為,我要做什麼,學員就應該要配合,這次的課程讓我學習到,專業的講者更要先思考不同學員可能會有的反應,並準備好設計互動的結果會是什麼,才能讓課程更加順利。

 

我喜歡楊醫師提出如何評估好的演講:「觀眾是否全神貫注?觀眾笑了幾次?觀眾學到什麼?」要讓演講有品質,必須要不斷學習,透過練習與設計創新,讓自己追求卓越;除了事前的硬體設備的準備,更重要的是成為自己的伯樂,把握每次機會,讓自己做到超過一百分。

 

 

透過大家的回饋,了解優缺點。

 

新思惟的演講比賽,開啟了我練習演講的根基。蔡醫師說,一場三十分鐘的演講要練習一整天,我反思我過去的授課經驗,我一向都是沒練習就直接上台,而這次三分鐘的演講,我至少準備一個禮拜練習近十次,卻依然感到非常緊張且無法掌握。透過老師與同學的回饋,我發現我有好的感染力特質,但需要再更細膩處理議題。

 

沒有得獎雖然很失落,但從老師的評語發現自己課程的內容深度與故事性不夠,所以缺少了「說服」的過程以及與觀眾的連結。這樣的失落更讓我從過程中看到成長的可能性,並找到方法讓自己更好!

 

 

沒有人天生會演講,需要的是踏實努力。

 

最後要謝謝整個新思惟的團隊還有兩位老師,讓我看見一個講師成長的過程:沒有人天生就會演講,需要的是踏實努力。這給我很大的鼓勵,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也有機會可以成為像老師們一樣有實力的講者,並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我能貢獻他人的角色!(橙編按:你一定可以的!)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