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4 / 30

好的演說,不是天賦,也非偶然

 

作者:台大醫院 麻醉部 洪明輝 醫師

 

 

01_MingHui_Hung_20150425_1493

 

 

「若要演說十分鐘,我得準備一個星期;演說十五分鐘要準備三天;演說半小時則是花兩天準備就足夠;如果是演說一小時,現在就可以上場了。」

─ 某名人(不爆雷處理)

 

 

我搞砸了自己的三分鐘演講。

 

快輪到我登台的時候,發現自己開始心跳加速,雖不致於快到手抖的程度,然而胸口緊繃、喉頭僵硬。我上台了,腦子裡一片空白。

 

我原以為開頭熱場的電視劇(麻醉風暴)會是大家都熟悉的共同經驗,結果是我在自己圈子裡一廂情願的想法。場子冷了,也沒自覺到其實沒有切合主題,還一直執著地順著電視劇的主角,鋪陳自己工作的內容。

 

儘管我寫過逐字稿,然而說出來的話,還是像焦躁地自言自語的機關槍。結果是主題失焦,口語混淆不清。大概安排的笑梗沒有人懂,最後超過時間,草草的秀出最後希望能喚起觀念改變的結論。

 

閱讀更多 »

2015 / 4 / 30

三個震撼點 vs. 三個學習點

 

作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 黃子銘 心理師

 

 

Huang_TM

 

 

三點震撼

 

在課程開始的前兩週,主辦單位新思惟國際就開始提醒學員們,上傳演講的 PPT,以利講師先了解每個學員的演講內容,這樣工作坊當天將能更專注於觀察表達方式,並給予回饋建議。

 

閱讀更多 »

2015 / 4 / 30

先有小變,才有大變

 

作者:台南新樓醫院 神經科 謝鎮陽 醫師

 

 

hsiehcy

 

 

1. 結論:《楊斯棓用人生教我們的事》

 

撇開所有演講技巧的細節,我試著用自身過去神經科醫師的訓練出的整理能力,歸納出這堂課的中心線!今天這堂演講技巧課程,如同蔡校長的精選網誌《謝金燕用人生教我們的事》,不就是《楊斯棓用人生教我們的事》?

 

從 2013 年,楊醫師錄了他第一張演講 DVD 開始,到 2015 年的今天,依舊在台上使出渾身解數,為我們講解他的演講技巧,他至今仍然不斷地在學習進化,而且他絕不藏私,對學員是傾囊相授!

 

閱讀更多 »

2015 / 4 / 30

交集 = 無價

 

作者:國立北門高中 孫筱菁 老師

 

 

Sun_SJ

 

 

楊士比亞曰:「有小變才有大變!」

 

 

無比冒險的舉動

 

在參加《演講技巧與溝通工作坊》之前,我從未參加過由楊斯棓醫生或是蔡依橙校長,所舉辦的任何一場活動或演講。而且嚴格說來,我聽過楊斯棓醫生的名字,是因為一位在臉書上,經常關注核四議題學姐,曾經聽過楊斯棓醫生的演講並加入他的臉書好友。

 

閱讀更多 »

2015 / 4 / 30

到底這活動有什麼魅力?

 

作者:三少二設計 Info2Act 張志祺 創意總監

 

 

Chang_CC

 

 

當初在女友的推(ㄑㄧㄤˊ)薦(ㄆㄛˋ)下,趕著報名了這次的活動。一開始對這活動沒有太多的想像,只知道臉書常常被新思惟相關的活動洗版,到底這活動有什麼魅力?在螢幕另一側的我,實在是不太了解,直到參加完後,才能略知一二。

 

 

我所獲得最大的收穫

 

對我來說,這次參與新思惟的課程,最大的收穫就是體認到:有時候花一筆錢去參與一個課程的收穫,不該只是用講者講得好不好,或是有沒有真的學到東西去計算。因為除了講者課程本身外,為了這個品牌的核心價值而來的學員們,更是無價的寶藏。

 

 

這是我從沒想像過的

 

閱讀更多 »

2015 / 4 / 30

為何要訓練演講? – 新思惟演講工作坊教我的事

 

作者:衛福部台南醫院 精神科 唐嘉宏 醫師

 

 

tang_ch

 

 

學習,就是在安全的範圍內,嘗試與進化。

 

「演講」這條路上,有剛入門的人(小弟我)、有經驗的人(許維真)、來踢館的人(楊智鈞醫師)、超熱情的人(余懷瑾老師)、充滿愛的人(吳淋禎護理長)、做自己的人(曾秉濤醫師)。

 

在這個富有挑戰性、但充滿支持和回饋的道場當中,由數百場國內外演講經驗 (加上教學經驗)的領隊,帶領大家前進。這過程並不是完全無痛,但它鬆緊適中,讓你避開各種前人掉過的坑,直接踏上確實會進步的路。(且還有機會因為貴人相助,拿到「被評論王」XD)

 

 

親臨現場,感受氣場

 

早就知道,蔡依橙校長常常會表演兩個版本的演講。這次是用畏縮版 vs. 霸氣版,來展示《說服力從何而來》。這令我深思良久,因為我一直是「娓娓道來」的那個畏縮版本。

 

閱讀更多 »